家长的社会责任是为自己的孩子创造高效的陪伴及良好的家庭教育
4月17日,亲子活动导师兼6Qcity家庭玩乐平台创始人之一的Wendy老师接受了《度假》杂志社的采访。本次,她担任方圆奥克伍德豪景酒店举办的“RunningKid”亲子活动导师,在短短1个小时的访谈中,给6Q仔上了一节实实在在的人生课堂,从亲子关系到社会责任,每一个观点都一针见血、令人深思。
关于“高效陪伴”
很多人误以为陪伴就是我跟你在一起,只要是在同一空间一起各做各的事情就是陪伴,其实这是错误的。什么叫真正的陪伴?真正的陪伴是“我陪你,我伴随你”,需要我们共同去完成同一件事情,有沟通有交流,这才叫陪伴。
而当Wendy老师被提问到为什么高效陪伴是20分钟,而不是30分钟或者1个小时的时候,Wendy老师便引出了鲜为人知的“番茄钟时间管理法”,人通常只能连续20分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,所以我们只要把这20分钟全身心投入到陪伴中,就能达到高效陪伴的效果。
而6Qcity这平台用玩乐的方式创造话题、让家庭成员共同专注同一件事情。创新的陪伴模式,在国内首次提出,而这种亲子相处模式能更有效地实现高效陪伴、促进家庭关系。
从孩子身上能看到家庭教育
大部分家长都认为,孩子要赢在起跑线,觉得教育是学校老师应该做的事情,在学校学习之余还要周末上兴趣班才是最重要的教育。而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很微不足道的。
其实这个想法在Wendy老师看来是大错特错的,孩子最大的启蒙老师是父母,而父母在孩子每天的生活中占了50%的陪伴时间,所以家长的教育会更加影响孩子的未来。
很多家长对孩子有充足的物质但却缺乏最基本的关爱,又或者是对孩子期望太高但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想法,这样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。当孩子发现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被苛责之后,就会形成两种畸形的性格偏差。
一种是【反正我都是做不好的,那我就这样吧】,这样长大以后很容易会形成我行我素、不听别人意见的心态或是缺乏主见、无法自己做决定的性格。
而另一种是【缺乏安全感、过度对外寻求关爱】表现为男生经常更换女朋友、女生过多与异性接触,而这种对外索取如果又没办法得到满足的话,对孩子的人生会是摧毁性的破坏。稍有不慎,孩子养成了自毁或是毁人的思想状态,就会酿成自杀、杀人等社会事件,对整个社会都会影响巨大。
对孩子最大的教育就是家长本身,出生在有教养的家庭孩子懂分享懂礼貌,而家庭素质不过关往往在孩子身上体现的是满口粗言秽语,经常打骂,不懂礼貌。所以,家长们清醒吧,孩子的表现反应的就是家庭的教育而不是学校老师的问题。
在孩子成长期要做什么
孩子3岁以前是价值观的培养阶段、3~7岁是人生观的养成期、7~12岁是模仿期、12~17岁是交际期、17~21岁是巩固期,所以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和调整,在21岁之后基本就没什么作用了,孩子的性格已经基本形成很难改变了。
所以家长更加要关注孩子在成长阶段的性格培养,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过低、对孩子过于苛责会使孩子形成畸形性格。
家长们对孩子更多需要的是倾听,听孩子表达他们的想法,放手让他们去尝试,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。从他们的兴趣中开发他们的潜能,而不是一味地希望孩子按着自己期待的样子去发展,去上培训班去上兴趣课没有问题,但一定要是孩子喜欢的、孩子想去上的,这样才对孩子有帮助。